盤點轉基因相關政策
轉基因是指運用科學手段從動植物或微生物中分離得到所需要的基因,并將其轉入作物基因組中,使之穩定遺傳并賦予作物新的遺傳性狀,如抗蟲、抗病、抗逆、高產、優質等。其本質是通過獲得優良基因進行作物遺傳改造。利用轉基因技術可以高效地改良作物性狀和培育新品種。
近年來,轉基因相關政策密集出臺。
2020年1月13日,農業農村部網站發布《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0年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管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到切實做好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監管工作,保障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究和應用領域健康發展。
2020年2月26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0年農業農村科教環能工作要點》的通知,通知中提到,組織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進一步強化生物育種技術研究和產品熟化。
2021年1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1年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管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確提出推動農業轉基因監管納入政府議事日程,將支持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事業發展的相關支出列入政府預算。
2021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查了國務院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草案中表示,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種業龍頭企業。
2021年8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對種子法修正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修正草案加入了“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等細則。
2021年11月12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農業農村部關于修改部分種業規章的決定(征求意見稿)》,對《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辦法》等增加了轉基因相關內容的修訂。
2022年6月8日,農業農村部官網發布《國家級轉基因玉米品種審定標準(試行)》《國家級轉基因大豆品種審定標準(試行)》,轉基因在法規層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轉基因糧種或迎來“破曉”
我國是糧食進口大國,近年來每年的糧食進口總量約為1.3億~1.4億噸,其中60%左右是大豆。但這兩年隨著玉米需求的放大,玉米進口量從三年前的400多萬噸,突增至現在的兩千多萬噸,且有進一步增加的態勢。
海關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糧食進口總量達到1.47億噸,為歷史糧食進口量第二高。其中大豆進口9108萬噸,位居第一,第二是玉米。然而,我國玉米單產水平目前只有世界先進水平的60%,2017~2021年四年期間,我國玉米進口依賴度從不到1%增加到10%。這令市場對于未來我國的糧食供應形勢充滿擔憂。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再次強調“糧食安全”和“種業振興”。而轉基因是保障糧食安全、實現種業振興的重要手段,國內已發布《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等多個政策法規,為轉基因商業化做好準備,隨著品種審定落地,轉基因種子產業將迎來發展機遇,國內玉米產量有望提升。
市場人士分析指出,受到地緣沖突、氣候異常等因素影響,一季度全球糧食價格處于高位,農產品供需矛盾顯現,后續糧價高位運行時間超預期。技術、政策就位推動種業振興,轉基因為代表的育種技術已經到位,轉基因性狀成為關鍵競爭變量,優勢公司有望彎道超車。
種企“摩拳擦掌”迎接新機遇
目前,五大轉基因種植國家的玉米種植面積占比近9成,中國則尚未進行商業化,轉基因糧種市場空間龐大。自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轉基因種子的滲透率會快速提升,同時伴隨種子價格的提升。以美國為例,自1996年轉基因技術商業化應用后,玉米種子價格年均漲幅在20%以上,而在此之前,每年的漲幅不足5%。
天風證券此前研報測算,轉基因商業化落地后,我國轉基因種子(玉米、大豆)的出廠口徑規模有望達432億元,利潤有望達130億元。
面對嶄新的、廣闊的市場,頭部種企已經做好了準備,一個個“摩拳擦掌”準備迎接新一波種業革命的到來。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