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前期旺長,容易增加后期倒伏風險,應在生長前期加以控制,預防小麥后期倒伏發生,要因地制宜選用抗倒性強,綜合性狀好的品種。根椐播種時前后的氣溫、土壤濕度等合理掌握播種量,控制基本苗,培育適宜群體,科學運籌肥料,適當減少前期肥料的投入,增加磷鉀肥的用量。拔節前一周左右,根椐群體和個體發育情況,適期適度化控,控制其部節間長度,必須在始穗期用調節劑控制穗下節間長度,提高抗倒伏能力。加強中后期紋枯病等病害的防治,減輕倒伏后的損失。
目前常用稻麥控制生長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有多效唑、烯效唑、甲哌鎓等;
①多效唑能促進分蘗、縮短節間、防止倒伏,同時還有增產效果,一般在小麥苗期施用,小麥2至3葉期施用最佳,畝用15%多效唑30至40克;
②甲哌鎓(縮節胺)是-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生產上常與多效唑、烯效唑混用或混配使用。
③烯效唑與多效唑同為三唑類植物生長調節劑,但其活性比多效唑高,大約是多效唑的6至10倍,而且烯效唑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快,對后茬作物影響較小。多效唑在土壤中殘留期長,過量或過遲施用容易對后茬作物生長造成過度抑制。-般選用混用或精準用量;
此外在小麥拔節前后結合防治紋枯病等病害,選用戊唑醇、稀唑醇、氟環唑、苯甲丙環唑、己唑醇等三唑類藥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后期倒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