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生育動態
重要農事
◎雜交秈稻收獲掃尾,粳稻早熟品種開始收獲。注意掌握在收割前 約1周斷水(排水)。
◎玉米、大豆、花生、甘薯等抓緊搶收、晾曬、安全貯藏。
◎棉花在初霜期前10~15天,鈴齡45天以上,日均氣溫20℃以上,畝用40%乙烯利水劑100~150毫升兌水40~50公斤,噴灑棉鈴進行脫葉催熟。
◎油菜苗床管理:2葉期間苗,3葉期定苗,留健壯苗100~120株/平方米;3葉期前以水調肥,4葉期噴施多效唑或矮苗壯促進油菜苗矮壯,5葉期斷水控苗,移栽前5~7天施送嫁肥,畝施尿素5~7公斤,及時防治猝倒病、霜霉病、蚜蟲、菜青蟲等。
◎油菜直播:適播期9月底至10月中旬;播前開好排水溝,施足基肥,畝施45%復臺肥30公斤及硼肥0.5公斤,搶墑播種;適期早播畝播種量0.2公斤,適播期末畝播種量0.3公斤;采用機械條播或人工開溝條播、穴播、撒播,注意勻播;播后及時三溝配套,溝土均勻覆蓋畦面。
◎淮北旱茬小麥及時將前茬秸稈粉碎并深翻入土,畝施45%復臺肥25公斤及尿素10公斤作基肥,精細整地。
◎早春大棚茄子、辣椒等開始播種育苗。
寒露風
寒露風是一種農業氣象災害,指秋季冷空氣入侵南方后引起顯著降溫,造成晚稻癟粒、空殼而減產。因這種低溫冷害多出現在寒露期間,故被稱為“寒露風”。寒露風對水稻危害的氣象指標因水稻品種和發育期及地區不同而異,通常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以連續3天或以上日平均氣溫低于20℃作為出現寒露風的標準,9月份即可能出現。
秦嶺淮河與蘇北灌溉總渠簡介
秦嶺至淮河一線(簡稱秦淮一線),是我國(特別是東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此線之南和之北,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以及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不同;春庸欧Q淮水,是位于長江和黃河之間的大河,與長江、黃河和濟水并稱“四瀆”,現為中國七大江河之一,因難以治理而出名;春影l源于河南省桐柏縣西部桐柏山主峰太白頂西北側河谷,干流流經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四省,于江蘇省揚州市三江營匯入長江,全長約1000公里,總落差200米。為治理淮河流域洪澇災害,1951年10月至1952年5月在淮河洪澤湖以東人工開挖排洪入海通道,即蘇北灌溉總渠,西起洪澤湖邊的高良澗,橫貫淮安、鹽城兩市,流經洪澤、清浦、淮安、阜寧、射陽、濱海等六縣(區),冬至扁擔港口入海,全長168公里,兼有排澇、引水、航運、發電、泄洪等多項功能,也是引進洪澤湖水源發展廢黃河以南地區灌溉的引水渠道。江蘇省通常以蘇北灌溉總渠為南北界線,劃分為淮南、淮北,也稱渠南、渠北。農諺
“吃了寒露飯,少見單衣漢”
“寒露時節人人忙,(淮北)種麥、摘花、打豆場”
“人怕老來窮,稻怕寒露風”
“寒露到霜降,種麥莫慌張(淮南)”
節氣歌
寒露草枯雁南飛,
旱作秈稻忙收回,
管好蘿卜和白菜,
秸稈還田秋施肥。